對于風險承受能力有限的投資者而言,股債混合配置的“固收+”產品是其中一個選擇。據Wind統計,今年前8個月(截至8月22日),新成立的“固收+”基金達470多只,募資總規模近4000億元,數量和發行規模都出現快速增長。
“固收+”是一類什么樣的產品?近兩年為什么會走紅?顧名思議,“固收+”,是希望以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為基礎,擇機加上股票、新股申購、定增、可轉債等,追求增厚收益的基金。從歷史收益看,“固收+”基金的長期收益較銀行理財更有吸引力;從波動上看,優秀的“固收+”基金,凈值下跌幅度較小,風險相對可控。
9月1日至9月14日,擬由廣發基金王予柯管理的新基金——廣發穩睿六個月持有期混合(A類:012943,C類:012944)在廣發銀行獨家代銷。王予柯具有14年從業經歷、超10年固收多策略投資管理經驗(其中6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)?,F任廣發穩裕、廣發安宏回報、廣發招泰等產品的基金經理。
“固收+”為何在震蕩市中受關注?
今年以來,A股市場波動加大,權益投資的選股與擇時難度增加,采用“固收+”策略的混合型基金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。
Wind統計顯示,從2011年8月1日到今年7月底的過去十年,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總回報為100.00%,年化回報7.39%,超越滬深300及中證全債指數;年化波動率為4.20%,遠小于滬深300指數的21.86%。
圖: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、滬深300及中證全債指數過去10年漲幅;來源:Wind
關于股債混合策略的優勢,早在1949年,格雷厄姆在《聰明投資者》一書中,就提出針對防御型投資者的“股債搭配策略”:將資產一部分投資于合適的債券,另一份投資于多樣化的普通股,根據市場漲跌來平衡股債的分配比例。
“固收+” 策略,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演變而來。在構建組合時,希望用“固收”部分獲取基礎收益,再追求通過“+股票、新股申購、定增、可轉債”等來增加“彈性收益”。 一般來說,權益資產在資產配置的比例中占據近三成,固收類資產占比約七成。正是因為以固定收益類資產打底,股債混合型基金體現出中低風險的特征。
9月1日至9月13日,廣發穩睿6個月混合型基金在廣發銀行獨家代銷。據悉,該基金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0-30%(其中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比例不得超過股票資產的50%),其余為債券、同業存單等資產,通過股債優化配置,追求絕對收益目標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產品設定了6個月持有期,需要投資者認/申購基金份額之后至少持有6個月才能贖回。這種穩定的運作方式,有利于基金經理更好地制定中長期的投資策略,同時,也可以鼓勵持有人長期投資,改善投資者的投資體驗。
“配置+交易”兩大框架構建“固收+”組合
對于采用“固收+”策略的基金,其長期平均風險和預期收益率低于股票型基金,高于債券型基金、貨幣市場基金。因此,對于這類組合的投資而言,基金經理的涉獵要更廣一些,需要熟悉股票、信用債、利率債等多種細分資產。
廣發穩睿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是王予柯,具有10年固收多策略投研經歷,對債、股、衍生品等不同資產均有豐富的投研經驗,追求組合風險收益的高性價比;在管滿2年產品年化回報超7%,在管3只產品過去5個完整年度正收益。
表:基金經理王予柯在管混合型基金業績表現
數據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1年7月31日
面對不同的細分資產,王予柯是如何管理組合?具體而言,王予柯采用的是“配置+交易”兩大投資框架,即在“固收+”的資產配置中分為兩塊,一塊是配置,另一塊是交易。
一方面,王予柯通過配置框架確定大類配比,多策略平滑組合波動。具體而言,就是針對組合風險收益要求,確定長期適合的中樞倉位配比;在運作過程中,再根據市場變化調整配比。同時,在各大類資產中尋找優質的核心資產,獲取企業內含價值提升的收益。
另一方面,他會關注宏觀環境和機構交易行為背離的時刻,搭建交易框架,及時把握大級別的拐點交易性機會。同時,他也有意識規避短期事件和主題投資,注意組合回撤控制。
在14年從業經歷中,王予柯曾管過企業年金和專戶產品,逐步形成了追求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。他把風險管理放在首位,通過多種方式來管理風險,控制組合的波動。一是提前預判,對股票這類波動較大的資產進行比例控制。二是不集中配置某一類資產、某個行業,通過分散來降低整體波動。三是擇機運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對沖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